烟花“限燃”引热议的背后
日期:12-23 来源:未知临近年关,春节期间能否燃放烟花爆竹向来是大家关注的热点话题。近日,“山东两地明确过年可燃放烟花爆竹”的消息一出即引发一波讨论。(12月22日光明网)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一句经典诗词道出了烟花爆竹之于中国人的特殊文化意义。据考证,燃放烟花爆竹的民间习俗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先秦的“爆祭”和“庭燎”。《诗经》所载“庭燎晰晰,君子至止”即点出燃烧篝火用以敬神驱邪的作用。从除秽辟邪到辞旧迎新,这一脱胎于农耕文明的民俗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早已演变为一种集体记忆,深深扎根于广袤的乡村腹地。逢年过节燃放烟花爆竹寄寓着老百姓深厚的情感认同和文化需要,这种特殊的文化情感理应得到尊重。
当然,烟花爆竹禁放与否不仅仅涉及传统民俗,更牵涉与公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共安全和环境保护问题。一则每年因燃放烟花爆竹导致的安全事故不绝如缕,存在的安全隐患大量发生。二则烟花爆竹燃放会产生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等气态污染物,对空气环境的影响有目共睹。近年来,全国大中小城市出台各类“禁燃令”强化对烟花爆竹燃放的管理,也正是出于上述两方面的考量。
为此,在春节将至的特殊节点,各地应充分把握当下社会文化心理的复杂性,在尊重传统民俗与环保安全之间寻求平衡。拿山东东营、滨州两地来说,在制度设计层面对燃放烟花爆竹进行适度“松绑”不失为一剂良方。据了解,东营、滨州当前并非全面放开烟花爆竹燃放,而是在时间和空间上有针对性地进行调试。比如,东营市可以在农历腊月二十三、除夕至正月初五、正月十五这7天燃放烟花爆竹;区域方面开放部分区域,对防火重点区、人员密集处等重点区域仍然全面禁放。从“一禁了之”到“限燃”背后体现了监管的更加精细化和人性化。
如何让传统民俗更好融入现代社会、完成现代化的转化,是我们需要长久思考的议题。在此之前,在民俗传统与法律法规上寻找平衡点,处理好有限燃放、安全、环保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精细化治理值得思考和探索。
上一篇:人民时评:让网络购药更安全更便捷
下一篇:严厉打击考试作弊等 四部门全力确保2023年研考顺利实施
本站所有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企业负责,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也不承担您因此而发生或交易致使的任何损害。提醒:网上交易有风险,线下交易需谨慎!